大師課程:哲學視野中的漢語及漢字理論
  • 課程簡介

    主流語言學一般認為語言與文字相較之下,前者具有絕對的優先性。 本課程意欲指出,在論及漢語漢字時,上述論題便不顯得那麼「絕對」,並且必須重新思考。世稱普通語言學之父的威廉‧馮‧洪堡特便曾指出,經過了持久的發展,漢字已演變成為漢語的一個「內在成素」(即並非只為一外在的表述)。除了洪堡特的語言學理論外,本課程將援用索緒爾、采姆斯基、雅各布遜、特魯別茨科依、本溫尼斯特,和特別是胡塞爾、海德格和梅露龐蒂等語言學及哲學理論,務求循不同角度對漢語及漢字的意義世界作出整理,俾收他山之石之效。 為求扣緊漢語和漢字的技術細節,本課程亦將盡量徵引傳統小學和近人研究成果。
  • 教授簡介

   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 關子尹 教授
    講者於香港中文大學人文電算研究中心開發多年,並涵蓋古文字材料的「漢語多功能字庫」亦將被用作教材。

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

本課程旨在讓學生從跨學科和跨文化的觀點,借助西方語言學及哲學理論,以認識漢語和漢字的意義構成機制,及分析其背後涉及的理論問題。除課堂聽講外,學生須於課餘對一些經典文本作深入研讀,於課上參與討論,和於期末就某一相關議題撰寫期末論文一篇。

授課老師
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 關子尹 教授

上課時間
10月3日起 每週三下午3點到6點 短期課程,共12週

開課單位
政大哲學所、歷史所 華文學程合開

地點
政大百年樓330103室 (哲學基礎研究室)

修別
修別:選修 學分數:2 開放旁聽

詳細課程資訊

每周課程進度
日期 議題/文本
10/3 1 引論:語言作為一系統-哲學與語言學
10/17 2 隸變與漢字部首之沿革/「漢語多功能字庫」簡介
10/24 3 索緒爾的語言價位理論及語言類比學說
10/31 4 洪堡特的語音構義說與胡樸安的四音四語説/ Humboldt –Kawi-Schrift excerpts
11/7 5 洪堡特對漢語及漢字的理解 / Humboldts “Brief an Abel-Rémusat”
11/14 6 梅露龐蒂身體理論與許慎《說文》造字原則
11/21 7 胡塞爾的意義理論與漢字六書學說(上)/ Jakobson‘s „Parts and Wholes in Language“
11/28 8 胡塞爾的意義理論與漢字六書學說(下)/ Husserls Logical Investigations, Fourth Investigation
12/5 9 當代哲學理論中的「語言轉向」/略論哲學語言的「操作空間」
12/12 10 漢字及漢語中的抽象概念建構/Bernhard Karlgren, Schrift und Sprache der Chinesen, Kapitel „Die Schrift“
12/19 11 海德格的存在思維 / 本韞尼斯特與漢語中的「存在」動詞
12/26 12 溫習及總結

課程簡報總覽

2018/10/3(三)起 3:00 ~ 6:00

課程已經結束